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酒店行业动态

Ag贵宾会官网|【科普秀】“加长版”三伏天来了,你准备好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4:11    次浏览

从7月17日开始,进入了夏季最热的三伏天。今年的“三伏天”为40天“加长版”,俗称四伏天。在这40天中,由于气温较高,太阳辐射强,空气湿度大,人们会感到天气闷热难耐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。怎样才能舒舒服服度过伏天呢?快来看看关于“三伏天”你应该知道的事。伏期怎么计算?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所谓的“伏天儿”,就是指农历三伏天,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其中的“伏”也可以这样理解: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三伏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。今年三伏天依旧属于40天的“加长版本”,7月17日交“初伏”,7月27日交“中伏”,8月16日交“末伏”,8月26日“出伏”。【初伏】7月17日-7月26日【中伏】7月27日-8月15日【末伏】8月16日-8月25日专家教你算入伏日期和伏天长度那么,每年“究竟哪一天入伏”?“伏天到底有多少天”?天文专家在此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简易算法。中国天文学会会员、天津市天文学会原理事虞志球指出,按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,入伏日即初伏首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,由此可推出入伏日期均在7月中旬。“就本世纪来说,为7月11日至20日,这10天被称为‘入伏区间’(只有2084年例外,为7月10日)。于是入伏月份不用考虑了,都在7月,剩下的只是求入伏的具体日期。”虞志球说。他强调说,请公众记住21这个数,对于偶数年,用21减去年份的后两位数除以4所得商的整数即是入伏日期;对于奇数年,必须在结果中再加5;而所得结果如果在“入伏区间”之外,则应加10或减10,使其落在11至20区间之内。举例来看,2016年,21-〔16/4〕=17,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7日;2049年,21-〔49/4〕=9,因为是奇数年,9+5=14,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44日;2081年,所得结果为6,小于“入伏区间”值,应6+10=16,故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6日;2017年,所得结果为22,大于“入伏区间”值,应减去10,22-10=12,故该年的入伏日是7月12日。至于伏期是30天还是40天即有一个中伏还是两个中伏的问题,中国天文学会会员、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林愿表示,一般说来,入伏日在7月18日以后(含18日)的年份伏期为30天,一个中伏;入伏日在7月17日以前(含17日)的年份,伏期为40天,两个中伏(今年和去年都是)。这种规律只有极少数年份例外。 据对1600年至2099年这500年的统计,伏期为30天的年份有182年,伏期为40天的有318,两个中伏的年数,远远多于一个中伏的年数。“由此看来,人们笼统所说的‘三’伏天,其实应该叫‘四’伏天,可能更切合实际些。”林愿说。【做好这六件事,舒服过伏天】谨防颈椎着凉 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,颈椎对着空调吹,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,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,造成颈部持续痉挛、后背酸痛等后果。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℃,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。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,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,晚上洗个热水澡。喝水不宜过快由于气温高,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,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。如果喝水太快,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,在肠内被吸收,使血液变稀、血量增加,心脏不好,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、气短等症状,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。因此,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,要少量多次。每次只喝100~150毫升,身体吸收得更好,也不能贪凉,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。注意眼睛部位防晒 在烈日下,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。专家提醒,眼睛喜凉怕热,不注意防晒,很容易提前老化,并引发各类眼疾。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,最好戴上太阳镜、帽子或打遮阳伞。太阳镜颜色以茶色、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;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,比如桂圆、山药、胡萝卜、红枣等;夏天细菌繁殖快,尽量少用手揉眼睛;流水洗脸,可减少眼睛疾病。热水泡脚——祛湿邪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,会感到四肢乏力、全身发困、浑身酸困、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,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,吃下去难以消化,整天肚子胀胀的。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张世卿表示,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,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。进入伏天后,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。其实天气越热,湿邪越重,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。伏天阳气最盛,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,起到健脾、除湿、通经、利水的作用。对于大部分人,伏天用40℃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。出现四肢乏力、发困、食欲减退的人,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(祛湿)20克、苍术(通经)15克、白术(健脾)15克,效果会更好。伏天开空调,26℃最合适夏天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,这与人们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有关。鼻塞、流涕、头痛、失眠、内分泌失调等都是所谓的空调病的典型症状。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,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,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。从火热的室外一下子进入阴凉的室内,人体自身很难迅速调整,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的反应,表现为头晕、易倦、全身不适、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。专家建议,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,一般在8℃至10℃左右。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℃以下,所以26℃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。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,大约半个小时左右。健康饮食莫贪凉夏天,冰淇淋、冷饮、冰冻水果,吃起来那叫个爽!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,专家建议,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,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。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,吃凉拌食物时,不妨加点姜或芥末,可以暖胃、杀菌。